4月3日,武汉,小雨。
林婧雨
昨天中午,在打饭的时候,我的身后传来了熟悉的重庆话,回头望去,虽然隔着口罩,我还是一眼就认出,说话的正是前段时间被称为“海报护士”的刘丽,也是我大学实习的带教老师。
在学业上,她对我严格要求,在生活中,她对我细心关照,转眼间,我们就成了并肩抗疫的战友。刘老师笑着对我说:“婧雨,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你,眼看疫情渐渐好转,到时候,我们一起平安回家。”
林婧雨(左)和刘丽相遇
时间过得真快,我来武汉已经50多天了。回想起刚到这里的那几天,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“红区”接诊病人时,缺氧带来的不适感仍旧记忆犹新。而现在的我,穿着三层防护也能够一路小跑;戴着三层手套,也能一针找准血管。其实,这样的改变要感谢姗姗,她是武汉当地首批投入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,后来被确诊感染住了院,成为了我们病区的志愿者。
出院时,姗姗(左一)向医护人员敬礼
还记得我*次带着护目镜抽血时,仿佛“雾里看花”,几次三番找不到患者的血管,紧张得满头是汗。这时,姗姗主动当起了我的“眼睛”,坚定地说,“就是这里,放心扎。”她语气中的笃定给了我莫大的鼓励。后来,我也渐渐习惯了穿戴着防护服和护目镜给患者诊治。
姗姗治愈出院的时候,向我们医护人员敬了一个军礼,尽管不太标准,但对我们而言,却像和战友道别一样,意义非凡。
林婧雨为患者穿刺
林婧雨与聋哑患者交流
无论是我的老师,还是曾经给过我鼓励和帮助的姗姗,在这场与疫魔的斗争中,我们每个人都是无畏的战士,这份无畏源于救死扶伤的使命担当,源于敬业奉献的执着坚守,这也必将成为逆境中的光芒,汇聚成打赢这场战疫的无穷力量!
医护人员收到患者感谢信
(讲述人: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林婧雨)
本文转载自央视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